今日上午十点左右,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冯士新在2018年中国游戏产业年会上表示,首批送审游戏已经完成审核,正在逐步核发版号。
今日上午十点左右,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冯士新在2018年中国游戏产业年会上表示,首批送审游戏已经完成审核,正在逐步核发版号。从今年3月左右游戏版号审批暂停开始,整个游戏产业的境况都出现了大幅下滑,甚至一些小型厂商因为顶不住资金压力最终被迫倒闭或者转型。
整个事件的开始,应该要追溯到今年3月甚至是去年年末,在一年时间里这一事件几乎是对于国内玩家来说最值得关注的一件事,虽不知未来是何去向,但显而易见的是这场持续了整整一年的严冬,终究告一段落了。
野蛮生长必然迎来的盛极而衰
在2018年以前,国内游戏产业几乎呈现一种野蛮生长的姿态。在2017年一年的时间里,游戏板块的营收仅仅是腾讯就已经高达近1000亿元,游戏用户规模已经扩展到5.07亿人。无论在营收方面还是在用户规模上,游戏产业都呈现出了一个巅峰,并且这一巅峰还在持续增长中。
盛极,自然而然也就迎来了衰弱。已经成为脱缰之马的游戏产业,在今年3月份过后便被宣布暂停版号发放。这一政策发布后,对整个游戏行业都产生了剧烈的冲击,据本月初统计,在今年的前三个季度中,42%的公司净利润均出现下滑。央视也曾表示:游戏产业凛冬已至。
巧合的是,这些业绩下滑的现象,被游戏公司普遍归咎于版号限制所造成的影响。也是因为这一原因,有不少小型公司放弃了游戏产业选择了转型甚至倒闭,而对于这一段“凛冬”来说,这或许仅仅是一个开始,对于各大厂商和玩家来说,这都是一种为期不短的煎熬。
逐渐正规化的游戏产业
从3月到今天为止,游戏产业的局面并非一成不变,本月7日,网络游戏道德委员正式成立。这一机构的成立基本标志着对游戏的审核会逐渐走向正规化,仅在本月就评议了20款游戏,其中11款游戏被勒令整改。
逐渐形成的正规化几乎是在一个行业的飞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而在今年所迎来的一股寒气也正是因为二者交错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同时,在网络游戏道德委员会成立后,也迎来了一些玩家的支持或是质疑声音。
一部分玩家认为这种评议不够透明化,无论是游戏名还是审批机制都没有公开,一时间谣言四起。之后这些消息均已经被逐一辟谣,但在这背后却能体现出不少玩家对于游戏版号审批的关注。
早前疯传的表格,已被证实为谣言
而另一批玩家则恰恰相反,认为游戏审批的正规化,是玩家们梦寐以求的分级制度所必须的第一步,在拥有了这样的评议机构之后,分级制度、审批流程将更加容易被玩家们所预见,无论最后游戏审批的发展究竟会如何,终究会像一个好的方向发展。
游戏产业终于迎来的黎明
直到今天为止,事情终于再度迎来了转机。中宣部官方宣布游戏版号的发放再度开启,从好的方面来想,我们似乎是能够看到更加规范化的国内游戏产业了,毕竟在多年以来游戏一直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非议,“游戏背锅”对于玩家来讲早已是屡见不鲜,但游戏终归只是一种娱乐方式,这些非议不是它自身能够承受的东西。
直到今天为止,起码能够肯定的一点是,国内的整个游戏环境一直处于一种变化中。至于这种变化究竟是好的,还是坏的,现在很难讲清楚。这种不断在变化的状态本身是好的,但对于玩家、厂商和相关部门三方来说,它要如何变得更好,起码我们现在做的还不够多。

微信关注游戏下载 发现游戏圈里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