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分类 软件分类

游戏圈半壁江山的EA 怎么混到了今天这个地步

2022-06-01 作者:天邪鬼

导言

成立之初的EA是一个富有创意且真的热爱游戏的公司,这也是为什么他会在雅达利崩溃后在如同废墟的欧美市场上崛起,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当年的那个EA逐渐变成了吞噬其他工作室壮大自己的恶魔

   从今年年初开始,关于游戏行业里面的收购案就没停过,先是微软在过年前的时候直接豪掷600多亿美元收购动视暴雪,之后索尼又在大年初一这一天直接用3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Bungie。

   而这两起收购案就像是开启了某种连锁反应一样,在之后的几个月里不断有各种收购的消息传出,影响比较大的有 Embracer收购SE、水晶动力,价格比较高的有Take-Two花了127亿收购Zynga,而在这当中沙特阿拉伯的土豪们也掺了一脚,先是收购了日本Capcom和任天堂的股份,之后一位沙特王储顺带还收购了日本的SNK。

   从年初到仙子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什么大促销活动开始了一样,各大公司都开始了疯狂买买买的节奏,直到现在还有不少公司在蠢蠢欲动,比如网上早就有爆料说索尼打算继续搞一波大收购出来,而还有的公司搞得玩法显得更加特殊。

   他们正在找门路看有没有人打算收购自己……

   最近外媒消息传出,世界顶级游戏公司EA目前正在寻求其他潜在买家,好把自己卖出一个好价钱,目前EA已经找到了迪士尼、苹果和亚马逊等资金雄厚的财团,试着将自己推销出去,可就结果而言他们找上的几个买家似乎都没有这方面的意向。

   作为一家世界顶级的游戏公司,EA在最近几年的口碑实在是称不上多好,备受瞩目的《战地2042》发售即宣告扑街,旗下最经典的《FIFA》系列也因名称授权费用过高宣布改名,其他的游戏当中能够称得上经典的也少之又少,这不禁让人怀疑,作为世界顶级游戏公司的EA还能支撑多久。

   但虽然EA现在已经处于一种半摆烂的状态,可在30年前EA还完全不是这样,曾经的EA一度充满冒险与创新精神,旗下的游戏曾被无数人所追捧,甚至于在当年的国内,我们能玩到的不少游戏都是出自EA的手笔,而EA为什么会一步一步把自己玩到这个地步,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事儿。

   寒冬中成长的EA

   说起EA的起家,就要提到另一个欧美公司了,那就是世界知名的苹果。

   相信不少读过成功学的人都知道乔布斯的生平,其中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乔布斯大学辍学的故事,这个故事为所谓的“读书无用论”提供了不少素材支持,但却有挺多人所不知道的是,当年乔布斯辍学之后去了哪儿。

   他去了游戏行业当中的顶级公司,也是后来被称之为游戏帝国的那个“雅达利”。

   那时候的雅达利还并不是那个掌控世界游戏市场的庞大帝国,在乔布斯加入的时候整个公司也才50个人左右,可以说乔布斯就是最早的一批员工之一,而在雅达利折腾了不久后,乔布斯也起了另立炉灶的心态,便在自己家的车库里创造了日后知名的苹果公司,同时开始广招人马。

   而他广招的人马里面,就有EA的创始人特里普·霍金斯。

   与乔布斯不一样,霍金斯并没有半路辍学那么戏剧性的发展,相反他是一个天生的学霸,加入苹果的时候他手里已经握着了哈佛和斯坦福的两个学历,凭借着出色的头脑以及对市场的敏感性,他在苹果担任着市场方面的负责人,并且借助着苹果当年的发展,霍金斯非常早便成为了百万富翁。

   商业上的成功让霍金斯开始有了新的想法,在1982年他终于决定脱离苹果,在自己喜欢的方面进行一些努力,而这个方向就是电子游戏。

   霍金斯本人其实是非常喜欢电子游戏的,在大学期间他就自己设计并开发过电子游戏,同时1982年正值雅达利的盛世,刚刚推出的《吃豆人》让雅达利在市场上的反响到达巅峰。在爱好与前景的双重刺激下,霍金斯做出了成立一家游戏公司的打算。

   于是EA就这么诞生了。

   EA在最开始的路子走得就跟其他游戏公司不太一样,在那个年代热爱游戏的人如果想要开设公司,往往第一反应都是做一家游戏研发公司,而EA却不同,虽然霍金斯本人曾经有游戏开发的经验,但多年来担任市场负责人的经验让他为EA选择了另一条路,那就是走游戏发行。

   在当时的欧洲市场游戏行业虽然主要集中在雅达利身上,但在其他平台倒也并非全部空白,因为个人电脑的推行,当年的PC游戏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而霍金斯也正是接着自己曾经在苹果任职的优势,开始为当年的APPLE II 发行游戏,虽然从当年来看,这种做法有点吃力不讨好的意思,毕竟论玩家数量,PC玩家跟雅达利的主机玩家比起来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但现在来看,霍金斯无疑是走了一步好棋。

   因为就在EA成立的第二年,也就是1983年,举世震惊的雅达利大崩溃开始了。

   作为游戏史上的大灾难,雅达利大崩溃几乎彻底摧毁了欧洲游戏市场,无数行业从业者亏的血本无归,这直接导致后来日本游戏行业崛起。但实际上EA在这场灾难里面反倒是获得了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

   由于自己刚刚入行,且自己的业务还没来得及冲着主机使劲,这导致EA遭受到的损失竟然意外的小,尤其是雅达利崩溃后,欧美游戏行业遭到了地狱般的打击,这反倒为EA扫清了竞争对手,这让他们得到了宝贵的发展时机。

   得到了发展时机的EA就这么在雅达利的废墟上不断的成长,在整个80年代,他们都在小心翼翼的摸索着自己的经营模式,并逐步拓展自己的规模,虽然在这个过程里他们不可避免的遇到了些麻烦,但好歹安稳的撑到了1989年,而也正是在这个时候,EA开始了他们的第二个阶段。

   来自日本的助攻和吞噬工作室的恶魔

   作为一家发行公司,EA并不是不想把自己开发的游戏仍在游戏主机上,但因为雅达利崩溃的原因,当时的EA如果想要发行主机游戏,那就只能在日本的主机上里面选一个,当年EA选择的平台是任天堂,不过两者在游戏发行方面反倒产生了不少冲突,最后也没合作下去。

   不过实际上EA倒是没有纠结太长时间,因为当时日本的世嘉正憋着劲儿跟任天堂拼命呢,他们在1988年推出的世嘉MD虽然在日本本土跟任天堂对拼还有点差距,但这台主机却意外的在美国火了起来。

   世嘉MD的出现让EA找到了个好机会,很快EA便找到了世嘉,与其达成了合作,除了配合发行欧美游戏在MD平台之外,EA还承担起了游戏开发的工作。

   而这份工作,则让EA收益良久,因为他们承诺开发的游戏中有数款都是体育类游戏,其中包含了大名鼎鼎的《FIFA》与《麦登橄榄球》。

   在与世嘉的合作中,EA找到了自己在游戏行业当中的重心,而如今被人看做EA旗下最重要的业务部分“EA sport”也就此诞生,这让EA从此有了在游戏行业当中的核心竞争力,而跟世嘉合作的结果,也让越来越多的公司承认了EA的实力。

   而在之后,EA的董事长人选出现了变化,霍金斯的卸任让EA的战术有了巨大的更改,首先改变的就是发行策略,从90年代开始寻求多平台发布的策略,其中包括世嘉、任天堂、索尼、苹果与Windows各个平台都有涉及,多点开花全面撒网的战术让EA商业板图得到了快速扩张。

   而另一方面,则是EA开始了疯狂的收购。

   对于游戏行业而言,收购游戏工作室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行为,尤其是有些收购可以让工作室和大厂之间达到强强联合的状态可EA的收购却是另一个极端。

   自90年代开始,EA便对于各大游戏工作室进行了疯狂的收购,大量手底下具有知名IP的游戏工作室都被EA盯上过,比如开发了《模拟人生》的MAXIS、开发《命令与征服》系列的西木、开发过《植物大战僵尸》的宝开等等被EA收入囊中。

   而EA对于这些收购了的工作室下手也十分狠辣,一些小型的工作室再被EA收购后便快速打散,工作室成员被划分到各个大型工作室旗下,将其作为技术人才补充进去。

   而对于大型工作室,EA则制定下了严苛的绩效制度,迫使他们持续不断地高强度开发,甚至他们还迫工作室内部之间互相抗衡,采用养蛊战术,失败者将面临拆分的结局,像西木便是因此而拆解。

   这么做的结果,就是原本出色的游戏系列在EA的手下持续走向了下坡路,这让EA之后的风评急转直下,被人视作了“吞噬工作室的恶魔”。

   而在收购这些工作室的过程中,EA的手段也算不上光明正大,比较知名的例子就是EA曾经策划过强行收购育碧的情况,还引起过育碧的激烈反抗,双方的收购战一直持续了几年,最终以EA失败告终,也正是因此EA的所作所为被玩家们所熟知,这也让“EA是最差的游戏公司”的说法广为人知。

   那EA就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会引起玩家的反感么?他们自然是知道的,但EA对此却并不怎么在意,主要的原因就是EA此举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效益,至少EA之所以成为世界顶级的游戏公司与他们这套做法有着十分大的关联。

   虽然用口碑换市场的行为让EA在游戏行业得到了颇丰的收获,但在近10年,EA终于还是陷入到了巨大的泥潭当中。

   在近10年里,EA的营销策略再一次进行了调整,首先他们加大了对旗下经典游戏系列的开发力度,旗下诸多经典游戏被改为了年货游戏,虽然在销量上有了保障,但短开发期和缺乏长期维护的做法却让玩家数量开始大量流失。

   另一方面,EA开始针对移动市场进行发力,可惜的是EA依然玩的是以前那一套,就是对于游戏工作室进行收购。但就结果来看,虽然EA砸了不少钱进去,结果却并不怎么理想。

   除了项目上的问题,EA在其他方面遇到的麻烦也不小,长久以来EA依靠疯狂收购、拆解游戏工作室的弊端在近10年也出现了反噬,不断吸纳工作室让他们的成本在不断提升,长期对内高压的情况引起了开发者的不满,而游戏质量下降的问题让玩家们也非常愤怒。这导致EA陷入到了长期的诉讼案当中,各种赔偿与官司让EA疲于奔命,EA走向下坡路也是正常情况了。

   作为“全美国最差的公司”头衔获得者,EA其实在最开始并非现在这样样貌,至少在霍金斯创立EA的时候,他也的确是有着一腔热血想要打造一个出色的游戏公司的,但事不遂人愿,在长久的改革、管理层的变化当中,EA逐渐变成了另一个面貌。现在EA寻求并购的消息依然没有下文,而我们也不知道EA之后会走向哪一步,只不过现在的EA想必不会找回当年的胜景了吧。

您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180
wx

微信关注游戏下载 发现游戏圈里新鲜事